资讯分类
/
/
/
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12 19:0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中新网陕西8月28日电(钟欣)为期三天的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近日在西安结束。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来自生态环境系统、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3600余人与会,交流学术进展,探讨科技创新,展示绿色技术,共商合作之道。   本次年会形式多样,有特邀报告会、专题分会场报告、论坛、研修班和环保科技创新成果展等多种方式,展现了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并为产学研创造了对接“联姻”平台,促进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约翰?克里特登教授作了题为《巨型技术:发展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以解决环境问题》的报告。钟欣摄   本届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黄润秋理事长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赵刚副省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任南琪副理事长主持特邀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秦大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郭华东研究员,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约翰·克里特登教授等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黄润秋理事长在致辞时指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是广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共同肩负的重任和使命。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作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本届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钟欣摄   黄润秋副部长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科技创新、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大学术、大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会员服务和培育托举创新人才的能力。今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要继续发挥环保科技社团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以促进“产学研用”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参观环保科技成果展。钟欣摄   黄润秋副部长强调,要把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年会打造成“产学研用”大平台,打造成引领学科发展、传播科学思想、促进科技创新的大舞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秦大河研究员在题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中,用一段“2050年天气预报”的视频显示北冰洋海冰已融化殆尽,全球持续干旱以及飓风影响严重等极端灾害气象频发。他说:“杜绝视频中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举措就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需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约翰·克里特登教授作了题为《巨型技术:发展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以解决环境问题》的报告。他指出,当前全球面临碳、氮的大量排放和过度依赖不可再生材料等问题,需要相应的工程技术来解决。他列举了通过热损失捕集、雨水收集、屋顶绿化等做法,分析了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益和与社会、经济、资源之间的联系。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也在此间举行。钟欣摄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对策与行动》报告中指出,刚过去的7月份是140年来“最热的7月”,全球变暖已被观测记录证实,按这种变暖趋势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4℃,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抵消全球经济增量。对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创新,今后应加强碳市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协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秦大河研究员演讲。钟欣摄   除此之外,本次年会期间举办的第三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主题,聚焦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进展、面临的挑战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一个整体的国家战略,从各方面来约束我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最核心的就是我们如何展示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怎样准确把握并践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也在此间举行。(完)

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 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概要描述】  中新网陕西8月28日电(钟欣)为期三天的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近日在西安结束。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来自生态环境系统、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3600余人与会,交流学术进展,探讨科技创新,展示绿色技术,共商合作之道。
  本次年会形式多样,有特邀报告会、专题分会场报告、论坛、研修班和环保科技创新成果展等多种方式,展现了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并为产学研创造了对接“联姻”平台,促进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约翰?克里特登教授作了题为《巨型技术:发展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以解决环境问题》的报告。钟欣摄
  本届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黄润秋理事长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赵刚副省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任南琪副理事长主持特邀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秦大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郭华东研究员,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约翰·克里特登教授等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黄润秋理事长在致辞时指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是广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共同肩负的重任和使命。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作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本届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钟欣摄
  黄润秋副部长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科技创新、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大学术、大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会员服务和培育托举创新人才的能力。今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要继续发挥环保科技社团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以促进“产学研用”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参观环保科技成果展。钟欣摄
  黄润秋副部长强调,要把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年会打造成“产学研用”大平台,打造成引领学科发展、传播科学思想、促进科技创新的大舞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秦大河研究员在题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中,用一段“2050年天气预报”的视频显示北冰洋海冰已融化殆尽,全球持续干旱以及飓风影响严重等极端灾害气象频发。他说:“杜绝视频中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举措就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需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约翰·克里特登教授作了题为《巨型技术:发展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以解决环境问题》的报告。他指出,当前全球面临碳、氮的大量排放和过度依赖不可再生材料等问题,需要相应的工程技术来解决。他列举了通过热损失捕集、雨水收集、屋顶绿化等做法,分析了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益和与社会、经济、资源之间的联系。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也在此间举行。钟欣摄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对策与行动》报告中指出,刚过去的7月份是140年来“最热的7月”,全球变暖已被观测记录证实,按这种变暖趋势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4℃,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抵消全球经济增量。对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创新,今后应加强碳市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协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秦大河研究员演讲。钟欣摄
  除此之外,本次年会期间举办的第三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主题,聚焦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进展、面临的挑战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一个整体的国家战略,从各方面来约束我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最核心的就是我们如何展示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怎样准确把握并践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也在此间举行。(完)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12 19:07
  • 访问量:
详情

  中新网陕西8月28日电(钟欣)为期三天的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近日在西安结束。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来自生态环境系统、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与环保人士等3600余人与会,交流学术进展,探讨科技创新,展示绿色技术,共商合作之道。
  本次年会形式多样,有特邀报告会、专题分会场报告、论坛、研修班和环保科技创新成果展等多种方式,展现了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并为产学研创造了对接“联姻”平台,促进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约翰?克里特登教授作了题为《巨型技术:发展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以解决环境问题》的报告。钟欣摄
  本届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黄润秋理事长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赵刚副省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任南琪副理事长主持特邀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秦大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郭华东研究员,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约翰·克里特登教授等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黄润秋理事长在致辞时指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是广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共同肩负的重任和使命。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作用,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本届年会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钟欣摄
  黄润秋副部长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科技创新、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大学术、大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会员服务和培育托举创新人才的能力。今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要继续发挥环保科技社团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以促进“产学研用”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参观环保科技成果展。钟欣摄
  黄润秋副部长强调,要把一年一度的科学技术年会打造成“产学研用”大平台,打造成引领学科发展、传播科学思想、促进科技创新的大舞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秦大河研究员在题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中,用一段“2050年天气预报”的视频显示北冰洋海冰已融化殆尽,全球持续干旱以及飓风影响严重等极端灾害气象频发。他说:“杜绝视频中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本举措就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需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约翰·克里特登教授作了题为《巨型技术:发展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以解决环境问题》的报告。他指出,当前全球面临碳、氮的大量排放和过度依赖不可再生材料等问题,需要相应的工程技术来解决。他列举了通过热损失捕集、雨水收集、屋顶绿化等做法,分析了可持续城市基础设施的效益和与社会、经济、资源之间的联系。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也在此间举行。钟欣摄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对策与行动》报告中指出,刚过去的7月份是140年来“最热的7月”,全球变暖已被观测记录证实,按这种变暖趋势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上升4℃,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抵消全球经济增量。对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创新,今后应加强碳市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协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秦大河研究员演讲。钟欣摄
  除此之外,本次年会期间举办的第三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主题,聚焦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进展、面临的挑战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一个整体的国家战略,从各方面来约束我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最核心的就是我们如何展示生态系统的关联性和整体性,怎样准确把握并践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也在此间举行。(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logo

科技创新塑造“金弘昌”未来;质量领先铸造“金弘昌”品牌。公司愿用执着与努力,专注于客户的需要,与各界朋友在合作中客户互惠互利,共同进步与发展。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电话:13952447321(微信同号)

公司邮箱:szjhchb@163.com

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镇工业园区

版权所有 ©苏州金弘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